有著透明感的嗓子、卓越的技術,加上深邃的情感的歌手;真誠面對應歌謳的事的作曲家;亦是不追趕潮流而製作,志向以音樂為本位創作的製作人KOKIA。5月18日發行的『moment』,是能讓她的才能充分發揮的一張專輯。錄音是在3月8日、9日兩日間,在東京・草月演奏廳招待觀眾,公開過程這種異類的方法進行。由於跟平常的錄音不同,在準備階段已遇上困難,但KOKIA與樂手、工作人員的團隊共享著“正因為和觀眾在同一空間,將生命注入音樂裡”這概念,才造出美妙的作品出來。(文中的感想是由所有相關人士以郵件、訪問作答)
“共享音樂誕生的瞬間-moment”貴重的公開錄音
過了預定時間的1時30分沒多久,KOKIA與樂手登上舞台。KOKIA向觀察打招呼,展示笑容,感覺稍為舒緩了緊張的氣氛。而負責統領樂手的鋼琴手浦清英就喊「那麼,要去了嗎?」。
第1曲是「本当の音」。鋼琴的序曲響徹大廳。KOKIA看著舞台裡面的鋼琴對著麥克風,背向觀察,就像是今次的錄音是與跟演唱會截然不同的象徵般。然而,跟演唱會汁定性不同的地方,是在KOKIA開始唱歌時才知道。不通過PA、不是平常的平衡。演奏是低音、吉他、打擊樂器加上弦樂器、抑壓了的歌的部份令到不易聽到主音,但卻傳達出舞台的一體感。
演奏的途中也出現了失誤而要重錄。包括主音在內的全員聚上來一同錄音;而且,在無法避免各樂器音色的“曝光”的狀況下錄音,一人的失誤也不能容許。屏息凝視舞台的筆者,也滿著祈求“希望能好好進行”的心情。
最終花了5 Take就OK了。為了讓聽眾也能聽到充分的音量,用了架在舞台前的大型監測器回播。在令人想到在深森中清涼的空氣的演奏下,KOKIA的聲線強弱的振幅很大,而富有微妙的差異。音樂的全豹初次向觀眾表明,在演奏廳的所有人,都共享了“音樂誕生的瞬間-moment”。
「在公開錄音時最感興趣的是,在聽眾前重複錄音究竟會發生甚麼事。對於在錄音室錄音的監製最重要的,我覺得是看穿在何時、何處能夠生出最好的1 Take。跟熟稔的演奏者在錄音室這種密閉空間工作時,就算不是完全,也大抵明白剛才說的“何時、何處”。就如同站在相撲場上就算沒有指示也會整理好各自的距離,有如天降啟示一般。然而那終究是跟熟稔的同伴和在密閉空間中的事。在聽眾前我們全體會如何演奏、又或在Take 2、Take 3時在聽眾前又是怎樣演奏,令我非常感興趣。」
(鋼琴+編曲・浦清英)
由KOKIA起始 相關者對專業的音樂的追求
「現在正在進行甚麼? 我就是拚命向一般來客以容易明白的方式說明。我認為以拿到多少人說出“咦~!”“原來如此!是這樣子的嗎!”,將會左右到這個企劃的成功。還有,雖說是MC,我我把客席的大家所有人都想像成監製,我也跟客人一起以同一視線投向舞台。因為那裡得到的印象應該是全員共享的關係,如果能將它好好的用語言代答,不就把舞台跟客席、與展示場跟控制室的關係對換了嗎。與其說是MC,我倒是來套上傳譯這種形象。因為不知道發生甚麼事,正正是即時傳譯的心境。雖然有想過演出與MC的間距最初會否很難?實際上跟在錄音室時沒多少分別。不過最要留意的是,不要讓觀眾變得緊張、不滿足,是這樣吧」
(Victor Entertainment A&R・助川 仁)
在史無前例的錄音中,準備工夫有多重要就可想而知。要在2天內錄好全部11首新曲,正正因做好萬全的準備吧。
(anco & co. Director ・平野重之)
初日第4曲「愛と平和と音楽と」在中段起鼓的部份加入了其他的小鼓、刻出進行曲節奏的音壓的樂曲。平常在錄音室收錄時會個別收錄不同的樂器,以免聲音被遮蓋,但今次是在舞台這情況就不可能完全分離了。在那種情況下,如何錄好糾纏在一起的聲音成音音樂就要看技師的手段了。在大型監測跆播出的OK Take 第3 Take中,安穩的初段和強力的中段形成鮮明的對比,音階很高的樂韻。
(錄音&混音技師・笹原与志一)
再次體驗到KOKIA作為主音的力量
「由今次開始,那企劃能力可以說是很厲害。那一閃的力量吞噬了我,讓我的工作向前行。我想那也是希有的製作人。在聽眾前Take2、Take3實在是很難得的經驗。就像用來用去也不會少的“磨刀”一樣、每一次收錄都會增加集中力。而且舞台上的成員後忘都用五感感受大家,再也沒有比這更棒的體驗吧。作為歌手控制著的自己、沒有控制的自己,然後再在這兩者上面的視點控制,實在是罕有的歌手。我震撼了。」
(浦)
現在は当たり前になっているヴォーカルや演奏の差し替えは一切なし。『moment』はそうした点でも純度の高い作品といえる。
(助川)
專輯封套是KOKIA自已拍攝的藍天照片,配合藝人名字和標題的簡約設計。我覺得跟音樂很相襯。
取材・文/浅羽 晃
照片/ムッシュ・ナカムラ
照片/ムッシュ・ナカムラ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