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著透明感的嗓子、卓越的技術,加上深邃的情感的歌手;真誠面對應歌謳的事的作曲家;亦是不追趕潮流而製作,志向以音樂為本位創作的製作人KOKIA。5月18日發行的『moment』,是能讓她的才能充分發揮的一張專輯。錄音是在3月8日、9日兩日間,在東京・草月演奏廳招待觀眾,公開過程這種異類的方法進行。由於跟平常的錄音不同,在準備階段已遇上困難,但KOKIA與樂手、工作人員的團隊共享著“正因為和觀眾在同一空間,將生命注入音樂裡”這概念,才造出美妙的作品出來。(文中的感想是由所有相關人士以郵件、訪問作答)
“共享音樂誕生的瞬間-moment”貴重的公開錄音
3月8日、下午1時20分。劃時代的舞台錄音的起始就在眼前草月演奏廳被一片寂靜包圍。實際雖然還有工作人員在舞台上走動的腳步聲、預備的聲音、觀眾間談話,以及MC的解說,但令人感到這只是在強調那片寂靜。沒有一位觀察能夠明確地知道,其後到底會發生甚麼事。即使是理解了流程的工作人員,也不知道實際會發生甚麼事。那種期待和緊張,該支配了整個演奏廳的空氣了吧。
過了預定時間的1時30分沒多久,KOKIA與樂手登上舞台。KOKIA向觀察打招呼,展示笑容,感覺稍為舒緩了緊張的氣氛。而負責統領樂手的鋼琴手浦清英就喊「那麼,要去了嗎?」。
第1曲是「本当の音」。鋼琴的序曲響徹大廳。KOKIA看著舞台裡面的鋼琴對著麥克風,背向觀察,就像是今次的錄音是與跟演唱會截然不同的象徵般。然而,跟演唱會汁定性不同的地方,是在KOKIA開始唱歌時才知道。不通過PA、不是平常的平衡。演奏是低音、吉他、打擊樂器加上弦樂器、抑壓了的歌的部份令到不易聽到主音,但卻傳達出舞台的一體感。
Take 1奏完後馬上重播。成員全部集結在置於調整桌兩側的監測揚聲跆前,檢查各自的部份。為了改變打擊樂器的音色,就用另一支麥克風錄音了。
演奏的途中也出現了失誤而要重錄。包括主音在內的全員聚上來一同錄音;而且,在無法避免各樂器音色的“曝光”的狀況下錄音,一人的失誤也不能容許。屏息凝視舞台的筆者,也滿著祈求“希望能好好進行”的心情。
最終花了5 Take就OK了。為了讓聽眾也能聽到充分的音量,用了架在舞台前的大型監測器回播。在令人想到在深森中清涼的空氣的演奏下,KOKIA的聲線強弱的振幅很大,而富有微妙的差異。音樂的全豹初次向觀眾表明,在演奏廳的所有人,都共享了“音樂誕生的瞬間-moment”。
「在公開錄音時最感興趣的是,在聽眾前重複錄音究竟會發生甚麼事。對於在錄音室錄音的監製最重要的,我覺得是看穿在何時、何處能夠生出最好的1 Take。跟熟稔的演奏者在錄音室這種密閉空間工作時,就算不是完全,也大抵明白剛才說的“何時、何處”。就如同站在相撲場上就算沒有指示也會整理好各自的距離,有如天降啟示一般。然而那終究是跟熟稔的同伴和在密閉空間中的事。在聽眾前我們全體會如何演奏、又或在Take 2、Take 3時在聽眾前又是怎樣演奏,令我非常感興趣。」
(鋼琴+編曲・浦清英)
由KOKIA起始 相關者對專業的音樂的追求
第3曲的「大丈夫 だいじょうぶ」發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故。錄音中斷,舞台上變得慌亂一片。“怎麼了?”如同筆者心裡忐忑不安,想必觀眾也是一樣的吧、全賴MC“由於踏板鋼棒吉他的音色歪了,現在正在尋找解決辦法”這明確的說明,才掌握到狀況。不止這時候,還有解說專門的東西、緩和會場的氣氛,更感覺到MC在今次這特殊的錄音中的重要。
「現在正在進行甚麼? 我就是拚命向一般來客以容易明白的方式說明。我認為以拿到多少人說出“咦~!”“原來如此!是這樣子的嗎!”,將會左右到這個企劃的成功。還有,雖說是MC,我我把客席的大家所有人都想像成監製,我也跟客人一起以同一視線投向舞台。因為那裡得到的印象應該是全員共享的關係,如果能將它好好的用語言代答,不就把舞台跟客席、與展示場跟控制室的關係對換了嗎。與其說是MC,我倒是來套上傳譯這種形象。因為不知道發生甚麼事,正正是即時傳譯的心境。雖然有想過演出與MC的間距最初會否很難?實際上跟在錄音室時沒多少分別。不過最要留意的是,不要讓觀眾變得緊張、不滿足,是這樣吧」
(Victor Entertainment A&R・助川 仁)
在史無前例的錄音中,準備工夫有多重要就可想而知。要在2天內錄好全部11首新曲,正正因做好萬全的準備吧。
「KOKIA提出今次的構思時,我最初心想“很有趣”的同時,也覺得KOKIA的話可以輕易做到。不過要怎麼樣向工作人員、觀眾這次跟過往的DVD用演唱會収錄、或是錄音室同錄有何分別,倒令我煩惱到頭也大了。雖然有考慮觀眾在場的緊急感、錄音的難易度,同時也要考慮錄音的地點、系統和時間呢。一旦決定好曲數,建構系統時就開始出現障礙了……不過全賴“KOKIA團隊”的各位才可以無事。如何讓樂手發揮出錄音以上的表現、在好的(音色的)環境演奏;如何在演奏廳(舞台)這地方錄出媲美錄音室的質素;怎樣把干常狀況下聽不見的聲音讓觀眾聽見。哪一項都是在今次的主旨下不能犧牲的部份,要濃縮掉真的很吃力,但包括緊張地守護著的觀眾在內的各位真是太棒了!」
(anco & co. Director ・平野重之)
初日第4曲「愛と平和と音楽と」在中段起鼓的部份加入了其他的小鼓、刻出進行曲節奏的音壓的樂曲。平常在錄音室收錄時會個別收錄不同的樂器,以免聲音被遮蓋,但今次是在舞台這情況就不可能完全分離了。在那種情況下,如何錄好糾纏在一起的聲音成音音樂就要看技師的手段了。在大型監測跆播出的OK Take 第3 Take中,安穩的初段和強力的中段形成鮮明的對比,音階很高的樂韻。
「接到今次的工作,首先考慮的就是要收錄怎麼樣的音像、質感。那就是說,聽出來要像錄音室錯音般盡可能清晰地狀錄到個別每一個聲音、還是像演唱會的音像般,與其個別的聲音不如聽出整體感。要決定這個方向性怎麼走,跟平野先生和浦君談了好久。最令人煩惱的是怎樣選擇在空無一物的舞台上錄音的器材哩。錄音機就決定了用Pro Tools、在那個送到前就是Mic Pre或Comp的二擇了。在最初的階段是打算全部都使用Venue這種數碼控制面板,但在綵排1星期左右發覺到這系統基本上都用作PA的關係,這麼下去就算能夠錄音也沒法子複製,於是急忙再建構全類比式的系統。就結果來說,改用全類比式的系統令音色變得更好了。之後要煩惱的就是麥克風的選擇了。雖說是要盡可能接近錄音室的音質,但錄音室使用的麥克風音質雖好卻容易遮蓋了其他聲音,在混音時能否好好控制聲音就很難說了,反之演唱會用的麥克風雖然不怎遮蓋到但音質就……就是這樣,在綵排是試了各樣不同的終於來到正式了。今次KOKIA使用的麥克風是平常在錄音室使用的真空管麥克風,雖然是頗為冒險的。錄音後感覺到的是,除了表現到音樂,其上的就是全員的一體感呢。可能會認為只要在錄音室同時錄音不就一樣了,可是,在錄音室的場合,各自自能通過耳筒聽其他人的演奏,眷對今次的舞台錄音,在鼓、打擊樂器前有間隔的東西,眼前所有人演奏時都可以用肌膚感受到其他人的聲音。對歌曲來說一體感很厲害呢」
(錄音&混音技師・笹原与志一)
再次體驗到KOKIA作為主音的力量
在錄音場地中,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KOKIA壓倒性的力量。在第2日,跟初日一樣,晌後唱上了「もう一度…」。是鋼琴的二重唱。表現成交談一樣的一語一語地感染我心。跟觀眾共享“moment”、讓音樂有了非比尋常的說服力吧。
「由今次開始,那企劃能力可以說是很厲害。那一閃的力量吞噬了我,讓我的工作向前行。我想那也是希有的製作人。在聽眾前Take2、Take3實在是很難得的經驗。就像用來用去也不會少的“磨刀”一樣、每一次收錄都會增加集中力。而且舞台上的成員後忘都用五感感受大家,再也沒有比這更棒的體驗吧。作為歌手控制著的自己、沒有控制的自己,然後再在這兩者上面的視點控制,實在是罕有的歌手。我震撼了。」
(浦)
現在は当たり前になっているヴォーカルや演奏の差し替えは一切なし。『moment』はそうした点でも純度の高い作品といえる。
「我覺得全部歌曲充滿音樂的原點。KOKIA雖說說是“我們樂水的瞬間表演”,沒想到真的如此。一面記錄著只有一次的瞬間,不,正因為只有一次,不管多少次也體會到感動。這是那樣子的新專輯了。正正當天沒來臨會場的大多數人,才可以感受到那美好。就是那樣的音樂了。雖然混音沒錯是很重要,但錄了甚麼,就算同樣的混音也可能有180度的不同。啊,這可給了壓力給技師笹原師傅了(笑)。不過KOKIA的真正姿態,是把一瞬一瞬集中一起的歌聲壓縮到這種密度,在這種層面上可說是生涯最厲害的作品吧」
(助川)
專輯封套是KOKIA自已拍攝的藍天照片,配合藝人名字和標題的簡約設計。我覺得跟音樂很相襯。
取材・文/浅羽 晃
照片/ムッシュ・ナカムラ
照片/ムッシュ・ナカムラ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